美国曾声称伊朗在核设施遭袭后需要“数年时间”才能恢复其核武器制造能力,但这种说法实际上有很大的漏洞。伊朗即使不重建其遭摧毁的设施,依然能够制造核武器。这一点得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支持,他们相信伊朗的大部分高浓缩铀(HEU)库存未受到严重损害。更重要的是,伊朗保留了进一步提纯这些材料并将其武器化的能力。
即便没有恢复核设施,伊朗依旧有条件在一年内生产出核弹。伊朗的大部分高浓缩铀库存,特别是约400公斤丰度为60%的铀,存储在伊斯法罕的地下隧道中。虽然情报机构对这些铀的具体去向有不同的看法,但美国和以色列似乎越来越确信,伊朗并未将这些材料转移。伊斯法罕的隧道经过特殊设计,深度非常大,连美国在袭击其他设施时所用的地堡炸弹都未能有效摧毁它们。美国可能试图用巡航导弹摧毁隧道入口,但伊朗很可能提前封堵了入口,导致这些攻击并未产生实质效果。
因此,美国和以色列反复宣称,伊朗的高浓缩铀“被埋在废墟下”这一说法是误导性的。如果这些铀没有被转移,它们仍然完好无损地存放在地下深处。甚至《纽约时报》也曾暗示伊朗难以找回这些材料,但这一点显然不符合实际。即使伊朗没有重型机械,也足够用手动工具清理出隧道入口。事实上,在袭击发生不到一周的时间里,伊朗就已经清理了一个隧道的入口,尽管无法确认这个隧道是否与铀的储存有关。
展开剩余67%可以推测,伊朗的大部分高浓缩铀库存在袭击中并未遭受破坏,随时可以提取使用。如果伊朗决定制造核武器,下一步就是进一步提纯这些材料。幸运的是,铀浓缩的技术并不复杂,浓度越高,进一步浓缩越容易。因此,相较于已经摧毁的福尔多和纳坦兹的核设施,伊朗完全可以利用规模更小的离心机来完成铀的进一步浓缩。
根据估算,如果以60%浓缩度的铀为原料,伊朗只需要不到200台离心机,便能在短短10到20天内生产出足够用于制造核武器的90%武器级铀。值得注意的是,伊朗可能早已建立了一座秘密的浓缩工厂,这座工厂很可能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,或者深藏地下,难以被外部军事行动破坏。如果现阶段伊朗没有这样的工厂,它仍然可以利用其庞大的离心机零部件库存,在短短几个月内建立起新的浓缩设施。
尽管美国曾表示已经摧毁了伊朗的转化能力,这一论调并没有抓住核心问题。转化是将六氟化铀转化为金属铀的关键步骤,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环节。然而,转化过程本身并不复杂,美国当年在“曼哈顿计划”期间,已经成功克服了类似的技术难题。在艾姆斯市的化学系,美国科学家利用现有设备成功研发出铀金属生产工艺,并且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,每周就能够生产出足够用于制造至少两枚核武器的铀金属。
伊朗显然已经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,甚至可能已经掌握了生产铀金属的技术。即便伊朗目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,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秘密建造一个,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相对容易获得。除此之外,伊朗还需要设计核武器,并制造所有相关的核部件与非核部件。这一过程也许需要不到一年,甚至可能与铀的浓缩和金属生产同步进行。
因此,认为伊朗需要数年才能重建核武器能力的观点显然不切实际。虽然目前我们无法确定伊朗是否已经做出发展核武器的政治决定,但美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:其军事行动虽然在增强伊朗的核武器动机上发挥了作用,但对伊朗核能力的削弱作用十分有限,并且这种削弱可能只会持续短暂的时间。如果美国有能力摧毁伊朗的大量高浓缩铀库存和离心机零部件,早在以前就应该采取行动。然而,频繁的军事打击反而暴露了美国在摧毁深埋核设施方面的局限性。
最终,美国可能需要转向外交手段解决这一问题。尽管面临许多困难,但外交谈判无疑比军事行动更有可能带来成果。伊朗通过驱逐核查人员并威胁退出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,为自己争取了有利的谈判筹码。这也意味着,美国不可能再要求恢复一个完美的协议,华盛顿应当重新调整目标,将最重要的优先事项放在核查人员的核查权限恢复上,尤其是对可能存在的秘密设施进行检查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